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体育健身

邓小平一复出,就把杨成武调离北京,称:到了用一用你大名的时候

时间:04-06 来源:体育健身 访问次数:162

邓小平一复出,就把杨成武调离北京,称:到了用一用你大名的时候

1977年,邓小平复出,此时的他已经73岁。此前,由于10年曲折,国家出现了很多问题。随着邓小平复出,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,只有这样,国家的发展才能走上正轨。而在诸多繁杂的问题中,有一项是重中之重:各部门、各军区人员的重新安排。12月的一天,邓小平把杨成武将军叫到身边谈话。参与谈话的,还有叶剑英和聂荣臻两位老帅。就这个“阵仗”,杨成武明白:此次谈话非同小可。果然,在肯定了杨成武的历史贡献后,邓小平开始对杨成武提要求了。邓公笑着对杨成武说:“你还年轻,身体又好,最少还能工作20年。”其实,此时的杨成武已经63岁。但说这话的是邓小平,他都73岁了依旧要复出为这个国家殚精竭虑,所以他说杨成武还年轻真没什么错。从邓小平这句话中,我们不难看出他对杨成武的欣赏和认可。然而,邓小平接下来的一番话却是出乎了所有人预料。他对杨成武说:“你去福州军区,当司令员。”要知道,杨成武此前一直在北京担任军委第一副总参谋长。平日里,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都是由他来主持。就连兼任总参谋长职务的邓小平,也曾在讲话时公开说过:“成武同志是咱们的班长,我只是挂名而已。”由此可见,杨成武在总参谋部的工作必然是兢兢业业、卓有成效的。但现在邓小平复出,却要把杨成武调出北京,调到福州军区去。虽然杨成武副总参谋长的职务依旧保留,但此后他必然需要长期驻扎在福州军区。把一员大将调出北京,邓小平这样做,到底是为什么?其实真要说起来,邓小平和杨成武的关系很不错。早前,邓小平还没复出时,曾住在西山第25号楼。当时,杨成武则住在第5号楼。看守西山大院的门卫只认车牌不认人,很多想要拜访邓小平的同志都进不去,经常只能搭乘杨成武的车进去。为这事,很多人还调侃:“杨成武的车都快成邓公的公用车了。”除此之外,在邓小平复出这件事中,杨成武也出力良多。为了让邓公早日复出,他和很多同志一起,做了大量工作。所以,邓小平将杨成武调出北京,显然是有深意的。只是那时候很多人并不理解邓小平的这一决定。直到多年以后,军界才明白了邓公的苦心。那么,邓小平为什么这么重视杨成武?复出后,又为什么要将他调出北京呢?这段尘封的历史,且听笔者细说。一:传奇上将杨成武杨成武参加革命是极早的,早在1928年,年仅14岁的杨成武就投身革命,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。要知道那时正是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,白色恐怖之下,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纷纷脱离队伍或者叛变,但小小年纪的杨成武却是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!别看当时的杨成武年纪不大,但却十分骁勇。红军长征的时候,杨成武已经成长为红2师第4团政委。长征途中那些广为人知的战争史上的奇迹:强渡乌江、飞夺泸定桥、跨越雪山草地、突破天险腊子口,都是杨成武率领着红4团战士们完成的。抗日战争时期,杨成武先后担任独立团团长、独立师师长、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和冀中军区司令员。期间,他曾创造了抗日战争中的一个“纪录”,率部击毙了日寇北线指挥官阿部规秀中将,这是抗战时期我军击毙的职务最高的日军将领。当时,杨成武只有25岁。那般年纪,就已经是名动四方、威震敌酋的年轻将领,杨成武的骁勇可见一斑。然而,除了骁勇善战,杨成武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战术素养也是极高。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期间,杨成武领导着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军民,创造性地运用了地雷战、地道战、交通站、平原游击战、水上游击战等新战法。尤其他领导的地道战,更是备受推崇,就连毛主席都曾亲口赞赏:“杨成武区的经验值得推广”。解放战争时期,杨成武率领部队四处征战。张家口战役,杨成武率部共歼敌6.5万余敌人,被朱德总司令称赞是“夺取大城市的创例”。出兵绥远的时候,毛主席考虑到此战意义重大,亲自将杨成武叫到身边交代任务,在杨成武率部和东野第4纵队一起打出张家口围歼战后,毛主席更是不吝赞赏:“伟大胜利。”可以说,杨成武是从枪林弹雨中一步步走过来的骁勇战将。就连毛主席和周总理,也对他大为赏识,将他和另外两名姓“杨”的将领杨得志、杨勇,并称为“三杨(羊)开泰 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杨成武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。抗美援朝,他担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,率领第二十兵团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。炮击金门战争,杨成武也参与了指挥。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、抗美援越战争,也都有他的身影。毫不夸张地说,杨成武将军的一生,就是战斗的一生!这样骁勇善战的虎将,我军自然是会重用。因此,建国后杨成武历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副司令员、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、常务副总参谋长、代总参谋长等职务。相信看完杨成武将军的经历,大家也就能明白邓小平为什么这般重视他。实在是杨成武将军的战功和资历太过耀眼,像杨成武这样的老将,是国家和军队的“宝”。二:邓小平为何要把杨成武调出北京?既然邓小平这般重视杨成武,又为什么要将他调出北京呢?其实原因很简单,当时福州军区的形势,让邓小平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。当时,福州军区发生了一件极其令人心痛的事:皮定均将军死于意外。1976年7月7日,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将军带着一行人来到义序机场,准备乘飞机从福州飞往闽南的漳州。皮定均此行的目的是只有一个:亲自到前线指挥军事演习。其实,皮定均作为司令员,并不需要亲自到前线指挥军事演习。而且皮定均本身就身体不好,眼睛才做过手术不久,在此之前罗瑞卿还劝过他:“你现在身负重任……演习的事,再加派个副司令去主持,我看也蛮可以了吧。”但皮定均硬是没有听劝,此刻的他真的是心急如焚。因为就在前段时间的军事演习过程中,海军和陆军动作的协调方面出了问题,导致演习很不顺利。皮定均是南征北战,走过46年戎马生涯的老将,他很清楚事情的严重性。现在一场演习,就出现这种情况,前线的指挥人员还怎么都处理不下,这样还怎么打胜仗?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皮定均决定亲自到前线指挥军事演习,给那些指挥人员“上上课”。皮定均一行人从福州飞到漳州机场后,还需要转机才能飞往前线参加军事演习。但到了漳州后,才发现漳州一带的天气并不理想,能见度比较差。此时,皮定均着急得很。漳州机场的工作人员反复商量和研究后,认为天气具备飞行的条件,皮定均将军一行人乘坐的飞机性能又比较好,可以放飞。于是,皮定均一行人就乘坐着飞机出发了。起初一切正常,但是过了20分钟后,地面塔台突然失去了和飞机的无线电联络,机场调度人员意识到不妙,一直努力想要同飞机取得联系,却始终无果。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得知情况后,当即派出人员到飞机失去联络的地点附近寻找。结果,他们只找到飞机的残骸,乘坐飞机的皮定均将军一行全部不幸遇难。料理完皮定均将军的葬礼后,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中央面前:该派谁去出任新的福州军区司令员?对于这个问题,邓小平是非常谨慎的,他很清楚一个军区司令有多重要。而更令他觉得“头疼”的是福州军区特殊的地理位置,和当时很特别的环境。新中国成立后,国民党虽然败退至中国台湾,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大陆虎视眈眈。台湾方面仗着有美国人,没少使用飞机、船舰侵扰大陆。福州和台湾隔海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,要求该军区的将士们要时刻打起精神,这样才能担负起沿海地区的安全问题。这也是为什么皮定均将军,那么重视前线军事演习的原因。除此之外,皮定均将军不幸去世的这一时期,恰恰也是两岸第一代领导人相继去世的特殊历史时期,这也造成台海局势十分紧张。而偏偏就在这时候,美国政府趁机不断向中国台湾方面出售武器,台湾当局不少人更是“蠢蠢欲动”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福州军区必须要有一位镇得住场子的虎将才行。可能读到这里,有些读者朋友会说,为何不从福州军区内部提拔人上来呢?其实,这里面除了实打实的资历和能力问题外,还有一些外部原因。首先,如果是从福州军区原本的领导班子里选拔,无法像杨成武这般服众。1973年,为了避免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出现消极因素,中央决定将八大军区司令对调。皮定均将军正是在那个时候,从兰州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被调到福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。所以,军区司令员的职务本身就有这种“空降”的传统。而且,杨成武将军此前本身就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,将他调到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。以他的资历和能力,无疑都能服众。其次,杨成武将军本身就是福建人,将他安排到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,不会有生活习惯或者沟通上的问题,无疑更容易开展工作。最后,杨成武将军指挥过金门炮战,本身就有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,由他坐镇福州军区,可谓再合适不过。对此,邓小平早就看得很透彻。所以,杨成武上任前,邓小平曾特别跟他强调:“三杨中,你最能打仗。今后,我主抓经济,你主抓军事。现在,我要用一下你的大名,你去兼任福州军区的司令员,这样对台湾、对美国,都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。”事实证明,邓公确实高瞻远瞩!杨成武坐镇福州军区后,沿海的局势稳定了许多。由于上过朝鲜战场,杨成武在美国军界名气极大;又由于打过金门炮战,中国台湾的好战分子,一听他的名字也颇为犯怵。因此,自杨成武过去后,两方都收敛了不少。这样一来,就给福州军区争取到了发展的时间。多年后,再细细体会,大家才明白邓公如此安排的苦心。而提起此事,杨成武将军还曾幽默地表示:“美国、中国台湾当局对我‘宽容’,帮了我一把,给了我一些时间……”在福州军区,杨成武一直干到1983年。离休后的他,始终关注着台海局势。2004年2月14日,杨成武在北京逝世,享年90岁。应该说,1977年邓公把杨成武果断调到福州,确实是一步好棋!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体育健身